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走进高安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28365365体育在线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安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日期:2017年3月29日  作者:  字体:[] [] []
 

  高府办发〔201716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城垦殖场,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高安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28365365体育在线办公室                

                                                                                                                                                                           20173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高安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1、北部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华林、伍桥、汪家、上游水库、村前和石脑北部。区域内以中山、中低山地貌为主,地面坡度25-35度为主,广泛出露花岗岩和变质岩,花岗岩风化强烈,风化层厚度2.5-8.5米。变质岩节理裂隙发育,软弱结构面较多。其诱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集中性强降雨。 

  2、北部地面塌陷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村前、石脑和汪家的北部。区域内以低缓丘陵地貌为主,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岩浆岩发育,以村前岩体为主。该区水文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强烈,高安经村前至宜丰的公路穿过近河岩溶区的易塌陷区,部分村镇、河谷也坐落于易塌陷区和可能塌陷区内,矿床开采疏排水,一旦产生岩溶塌陷,将会出现地表、公路和建筑物的破坏。其诱发原因主要是铜铅锌矿采掘,采矿疏排水是诱发地面塌陷灾害的主要原因。 

  3、南部地面塌陷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八景、独城、建山、田南。区域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少量低山,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在碳酸岩发育区,普遍形成覆盖型岩溶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为5-15米,线岩溶率一般为5-20%,在碎屑岩发育区,煤炭采掘活动影响强烈。人为抽采地下岩溶水、采矿疏排水是诱发地面塌陷灾害的主要原因。 

  4、中南部地面塌陷次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矿山水库、相垦、相城、太阳、新街。域内以丘陵地貌为主,少量低山及岗地,主要为覆盖型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区,部分裸露型岩溶。覆盖型岩溶区线岩溶率4.8-24%,覆盖层1-26米。该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采矿活动影响较小。 

  二、2017年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一)汛期降雨趋势预测 

  根据市气象局“高安市2017年降水趋势预测”分析,2017年汛期(4~6月)气候趋势:预计,2017年汛期(4~6月)平均雨量略偏多,约为750~850 mm (多年均值分别为755 mm)。有降水集中期,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或内涝,汛期结束期接近常年,在7月上旬中。伏秋期(7~9月)气候趋势:预计,2017年伏秋期(7~9月)平均雨量偏少,约为300~370 mm(多年均值为366 mm)。气温略偏高,盛夏高温日数略偏多,部分地区有阶段性干旱发生。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2017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分析,预计2017年我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将与常年水平偏多,地面塌陷将与常年水平略多。地质灾害总趋势是:4月至7月中旬,特别是期间的降水集中期,受突发性强降水及山洪影响,丘陵和山区的农村建房切坡段、城镇建设切坡段、露天采矿(采石)场边坡、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利工程边坡、旅游景区(点)高陡岩体等地段,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山区的沟谷狭长、坡面汇水面积大、物源丰富的地段,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已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可能出现异常或形成地质灾害。进入伏秋干旱期,地下水位随之大幅度下降,加上人们生产、生活需大量抽采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剧降,在地面塌陷易发区、次易发区和采空区,原有的地面塌陷危险点可能加剧或诱发新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次易发区的乡镇政府(管委会)、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三、地质灾害防护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护区 

  依据上述预测分析,全市本年度地质灾害划分4个重点防护区、1个次重点防护区: 

  1、华林—伍桥—汪家崩塌、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护区(涉及华林、村前、上游水库、伍桥、汪家、石脑); 

  2、村前镇村前村委会朱家村小组地面塌陷重点防护区; 

  3、八景矿区地面塌陷重点防护区(涉及独城、八景); 

  4、英岗岭矿区地面塌陷重点防护区(涉及田南、建山); 

  5、矿山水库—相城—太阳—新街岩溶塌陷次重点防护区(涉及矿山水库、相垦、相城、太阳、新街)。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2017年3月经实地调查,发现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5处(其中滑坡35处,地面塌陷9处,崩塌1处),为2017年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详见附件2)。 

  (三)重点防范期 

  全市崩塌、滑坡、泥石流重点防范期为为4月至7月上旬;受伏秋期热带风暴降雨量影响,可能延长至8月或9月;地面塌陷重点防范期为8月至11月。 

  四、地质灾害目标和任务 

  20l7年全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目标是:发生地质灾害时,力求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管理机构,落实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充实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市国土部门具体负责地质灾害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城建、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重点做好城镇规划区、新农村建设、工矿水利工程建设工地、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校区、风景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认真制定本年度防治方案 

  汛前各地要抓紧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排查,划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确定本年度重点监测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根据排查情况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编制辖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重点防护区域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将防护责任落实到村组、落实到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有关乡镇(街道、管委会),要按照高安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本辖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专项应急预案,要创造机会,在适当范围内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和增强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二)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各地要开展以 “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为主要内容的“十有”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地质灾害监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各地要对已发现的45处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进行巡查,对选定的5个重点防护区进行排查;已发现的45处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点要加强监管,各监测点由有关乡镇(街办)分村分点组织监测小组、落实专门人员进行监测。各地要提高群测群防效率和水平,有效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构建以国土资源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市、乡、村、组四级监测网络,市级监测机构侧重搞好监测工作的督查指导、资料汇总和信息处理。乡村主要负责监测预报和督查管理。各监测机构建立定人员、定岗位、定任务、定责任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各项监测工作制度,及时向同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和上级监测机构报告灾情险情和监测数据。汛期每月的5日、lO日、l5日、20日、25日、30日为固定监测日,每月监测6日。暴雨期间要加强监测,每天至少1次,连续暴雨,每天至少2次。 

  (三)扎实做好预防预报各项工作 

  1、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制度。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和应急调查制度、灾情速报、月报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在汛期持续强降雨和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带班。及时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的名单、值班电话以及联系方式。 

  2、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的要求,加强山区乡镇和农村高陡切坡地段进行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特别要注意地质灾害易发区新近切坡地段的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告知当地群众、村委会、乡镇或建设单位,指导、督促做好防治工作,落实群测群防;逐点制定监测、报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措施,制作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分别发放到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手中。 

  3、积极采取主动避让措施。各地应组织防治人员积极采取主动避让措施,在收到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相关预报预警后,立即将隐患点、灾害点周边的群众及重要财产予以提前转移,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危害性较大、工程治理不合算的危险点,要限期让险区群众搬迁,属异变、临界级险区居民,汛期应异地居住避让,力求发生灾害时无人员伤亡。 

  4、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以遏制、减缓险情;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及时通知、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建房,严格控制切坡建房等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源头防止新隐患的形成。 

  5、及时发布地质灾害信息。国土、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配合,做好本辖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网络等方式,保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到乡镇、村、组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和受威胁的群众。 

  (四)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各地要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调查、监测预报、抢险、避让搬迁和应急治理正常进行,同时,完成重要灾害危险点监测标志和警示标志的制作和安装。 

  (五)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各地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宣传活动,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岗位上的领导、乡镇村组干部、监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继续开展农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知识宣传,大力提高防灾责任人和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分享到: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常见问题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28365365体育在线 承办:高安市信息中心
高安政府网版权所有webmaster@gaoan.gov.cn
赣ICP备17015620号-1 Copyright 2011 Gao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